自鉛山縣連四紙制作技藝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,該縣組織力量于2010年恢復了中斷28年的連四紙生產。最近,該縣以連四紙為材質,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雕版印刷技術,印制出《紅樓夢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孫子兵法》、《紫陽遺墨》等一本本精美線裝書,引起世人矚目。
鉛山造紙業(yè)歷史悠久,其中連四紙的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憲宗元和元年,在《辭源》、《天工開物》中都有關于鉛山連四紙的記載。在明清時代,鉛山的造紙業(yè)與景德鎮(zhèn)的制瓷業(yè)、蘇杭的絲織業(yè)、蕪湖的漿染業(yè)、松江的棉紡織業(yè)齊名。2006年,該縣連四紙制作技藝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,該縣啟動連四紙恢復生產工程,搶救面臨失傳的連四紙制作技藝。2010年,該縣終于在時隔28年后,又一次生產出了連四紙。2012年9月,該縣生產的連四紙經過了國家圖書館的層層檢測和專家試用,被指定為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修復用紙。2013年1月,該縣以連四紙為材質,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雕版印刷技術,生產出一本本精美線裝書。